戏韵传薪火,盛会启新章。昨夜(5月30日),在一场传统与现代元素交错、名家与“后浪”相携的“梨园新浪潮”扮演中,由姑苏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江南文明艺术世界旅游节在开通大戏院落下帷幕。
青蓝相继,光前裕后。在始建于1928年、于本年2月焕新回归的姑苏“戏码头”开通大戏院,这场兼具文明深度与芳华活力的戏剧盛宴,以鲜活生动的方式,活跃推进中华优秀操纵传统文明创造性转化、立异性开展。
扮演没有开端,“戏码头”已摇身一变,成为戏剧传承的沉溺式体会场。苏城的艺校学子身着练功服,在大戏院门口的小花园广场练起了“真把式”。他们一遍遍地重复云手、圆场、踢腿等戏剧基本功,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勤耕耘,具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步入戏院,一场戏剧服饰秀正在大厅表演:戏剧艺人身着华美戏服,在灯火音乐的烘托下徐行,精巧的刺绣纹样与一起的人物造型相映成趣。现场还特别设置了“杜丽娘做手冲咖啡”“春香带你集票根”打卡点,将传统戏剧人物与现代生活场景奇妙结合,招引观众停步互动,感触姑苏本乡剧种的文明魅力。
挨近19时30分,昆剧、苏剧、锡剧三大剧种的艺人完毕“快闪”扮演,“梨园新浪潮”的9个精彩节目逐个露脸,200多位年龄在30岁以下的戏剧新秀在名家的带领下登台扮演。
不同剧种跨界交融,少儿传承未来可期。首个节目偶影昆韵《钟馗献瑞》,将泉州木偶艺术与昆剧奇妙交融。随后献演的少儿评弹《西厢记莺莺操琴》中,评弹艺术家袁小良与30名儿童同台扮演,展示出评弹艺术在姑苏大地的蓬勃生机。“小梅花”奖得主沈源锟在少儿武戏《蜈蚣岭》中,以行云流水的动作,演绎武松的侠肝义胆,尽显昆剧武戏的一起魅力。
青年力气挑起大梁,经典剧目勃发重生。锡剧《珍珠塔跌雪》中,委培班学员、“梨花杯”新秀在传统身段中融入高难度技巧动作,彰显出厚实的基本功。苏昆“振”字辈青年艺人接棒演绎的昆剧《牡丹亭惊梦》,传承梅花奖得主师门精华,续写经典剧目的芳华篇章。青年弹词艺人带来的姑苏评弹《新木兰辞》,演绎评话和经典门户唱腔,尽显姑苏评弹百家争鸣的艺术特征。
名家领衔与代际对话,奏响艺术传承强音。“二度梅”获得者王芳带领“80后”至“00后”青年艺人一起露脸,以苏剧《花魁记醉归》现场演绎苏剧“口传心授”的传承头绪,展示剧种人才培养的接续开展。姑苏籍京剧名家王珮瑜携手瑜音社京剧小科班学生,带来京剧联唱《瑜音新声》,为传统戏剧注入重生力气。闻名昆曲扮演艺术家蔡正仁与孙女蔡乐艺携手露脸,在祖孙一起演绎的昆剧《长生殿小宴》中,完成了十八年前的昆曲之约,也完成了老艺术家与重生代的代际艺术对话,既是血脉连续,更是昆剧艺术薪火相传的生动见证。(记者 王敏悦)